梅州,广东省辖地级市,是明清以来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被誉为“世界客都”。“十四五”期间,围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梅州市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解决乡镇所在地、中心村生活污水问题,围绕重点国省市考断面水质达标控制单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示范镇等重点区域优先开展治理。
以办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民生实事为抓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网改造工作,到 2025 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60%。
加强农村雨污分流管网建设,鼓励优先选择氮磷资源化与尾水利用技术、手段或途径,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尾水及产生污泥资源化利用。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工作,建立设施运行维护台账及报告制度,保障农村治污设施长效运行。
2、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建立农村黑臭水体监管清单,优先整治面积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水体,实行“拉条挂账、逐一销号”,稳步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
针对黑臭水体问题成因,以控源截污为根本,综合采取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与生活污水、垃圾、种植、养殖等污染统筹治理,将治理对象、目标、时序协同一致,确保治理成效。
强化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向村级延伸,农村黑臭水体所在河湖的河长湖长要切实履行责任,实现农村黑臭水体的有效治理和长效管护。
对已完成整治的黑臭水体,开展整治过程和效果评估,确保达到水质指标和村民满意度要求。到2025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数达到省下达的目标要求。
3、加强农村垃圾处理
多措并举宣传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以兴宁市、丰顺县为重点,推进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有序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引导农户就地分类、源头减量,健全农村卫生保洁长效运营机制。统筹建设村庄垃圾收集点,进一步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机制,按照每个自然村1个以上垃圾收集点、1个以上保洁员标准配备。到 2025年,实现所有自然村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
以上就是梅州市“十四五”期间对农村污水处理的内容了,更多“十四五”相关内容,请关注力鼎环保下期分享或关注公众号:分散污水处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