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需求与PPP热潮的叠加效应下,动辄几十亿元的污水处理项目已经不再是头条新闻。同时,这些市场需求下,参与项目的企业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无论是污水处理设备厂家,还是建筑、园林等企业,再或是细分领域企业,找准定位,协同发展成为企业的共同诉求。
“随着近两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等水环境治理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经济稳定向好等因素的显现,2017年将成为生活污水治理产业的‘大年’。随后,环保产业还会出现一个峰值的平台期。”在近日举办的2017(第十五届)水业战略论坛上,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做出这一判断。
记者了解到,近一年来,传统污水处理公司、水环境治理等市场显现出巨大空间。其中,生活污水治理成为亮点。在市场需求与PPP(政企合作)热潮的叠加效应下,动辄几十亿元的项目已经不再是头条新闻。同时,这些市场需求下,参与项目的企业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无论是传统水务企业,还是建筑、园林等企业,再或是细分领域企业,找准定位,协同发展成为企业的共同诉求。
“水十条”与PPP叠加开辟市场
水环境治理行业开始由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等参与环保公共服务向提供综合环保服务拓展
“作为当前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最为重头的一项政策,‘水十条’对环保行业的影响可谓深远。曾经估算出的‘拉动4.6万亿元的全社会投资’现在看起来依然诱人。实际上,其影响远不止于此。”吴舜泽表示。
在“水十条”的刺激下,环保细分行业和领域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对水污染防治设备制造业和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制造业两大领域的带动作用最强。其中,这一政策对水污染防治专业设备制造业影响最大,直接贡献为0.42万亿元,间接贡献为0.11万亿元。
其实,由“水十条”引发的间接治理市场规模和需求可能更大,对产业发展影响更广。2015年,水环境产业营业收入约2950亿元,同比增长约18%。其中,水污染治理产品生产营业收入约占行业总营业收入的30%;水污染治理服务业营业收入约占70%。
同时,产业发展也催生出一些亮点。“目前,水环境治理行业正由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等参与环保公共服务向提供综合环保服务拓展;水体环境、工业污染源、园区污水处理厂和生活污水处理厂等水环境监测、污染防控和安全预警一体化的监控服务业成为亮点;以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为目标的水体环境生态修复服务,将为我国水污染治理环境服务业新开辟的战场。”吴舜泽说。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水十条”为代表的政策是拓展市场空间,助推环保行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同时,产业有其发展的自身逻辑,即国家和公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需求决定政策制定,继而传导到产业发展。“公众关注的不是污水处理厂这样的传统水处理设施,而是一条河、一个流域的治理。理清这一逻辑,行业的变化也就不再难以理解。
吴舜泽表示,在“水十条”时代,不得不提PPP模式,这既是一种融资方式,更是一种治理方式。PPP模式的发展对环保产业影响深远、巨大和复杂。
据了解,截至今年1月,财政部入库PPP 项目总计10828 个,其中环保类项目2334 个,占全部入库项目总数的21.55%。环保类项目中涉水项目(包括污水处理、水利、供排水、水环境综合治理、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占比最高,超过80%。
PPP项目多、资金规模大,但同时也存在项目落地难现象。论坛上,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薛涛表示,在他和团队统计的1万余个财政部入库项目中,落地率为31.6%,而环保类项目的落地率只有15%。“这表明地方政府推出很多项目,但是没有企业愿意参与。其中,项目安全性无法保障是主要原因。”
薛涛解释说,管网融资建设、不含污水处理厂的黑臭水体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农村污水和垃圾治理等PPP项目不仅数量多,而且项目需要的资金规模大。更重要的是这些黑臭水体治理和海绵城市等项目的付费必须靠政府承诺和协议,安全性上存在一定风险。“这些项目并不具有特许经营的特征,同时也不能因为政府违约而关闭。这就要求对地方政府违约要有相应制约。”他说。
水务生态系统需要企业协同发展
行业正在尝试一手拉投资,一手拉细分领域的技术企业,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平台
水业市场需求量增长,行业模式推陈出新,逐渐影响到不同类型参与企业的战略和行为。开放、协同成为企业讨论的关键词。
论坛上,北控水务执行总裁李力发出了构建环保水务生态系统的倡议,希望行业企业协同发展。
他表示,在这一系统中,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是依附关系,而是每个企业都要发挥差异化的价值。“北控水务将全面开放包括传统水务和水环境开发类的项目资源。同时,在金融方面,北控水务希望开放合作,为更多优秀企业参与到PPP项目中进行融资服务。”
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兼总裁赵笠钧也在论坛上向行业内企业发出邀请:博天环境正在打造平台,把公司的技术需求、环境服务需求都释放到这一平台上,从而吸引更多的供给侧到这个平台来。“当释放的需求足够多,就会有很多供应商、药剂商等具有专业能力的企业到这个平台上交互。未来,也可以吸引北控水务到这个平台来释放需求。”他说。
记者了解到,即使是环境综合服务商,在面对行业中大量涌现的体量巨大的PPP项目时,也很难解决诸多复杂的细分领域问题。一手拉投资,一手拉细分领域的技术企业,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平台,让不同企业在平台上找准位置,成为不少大企业的选择。
同时,大型建筑、园林企业纷纷进入水环境治理领域,拿单能力颇强,这也无形中增加了传统水务企业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薛涛表示,之所以大型建筑央企拿单能力突出,实则是因为大量农村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及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缺少绩效约束,导致建筑类企业参与的难度和技术压力较小。“如果有较大的技术复杂性,有10年~15年水环境质量改善的进入要求,传统的水务企业更容易找到位置。”
而作为中小企业,找准定位的愿望也很迫切。吴舜泽表示,中国的环保企业呈现小、散、全的特征。但目前国内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转变,这种结构性变化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跟踪分析。
他强调,小型企业、专业化企业,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其中发挥作用,需要尝试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此外,金融机构也在助力行业升级,促进环保企业发展。在与行业龙头和地方水务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这些机构的业务范围已经涉及到资金管理、项目融资、债券发行以及PPP融资等多种金融产品。而他们对水务行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中信银行总行集团客户部总经理张琳表示,作为金融机构不仅为水务行业提供资金支持,还能够将政府、企业、同行业以及自身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资本市场的系统性安排来实现资本盘活和价值发掘,探索新的产业模式,进而为水务企业提供多元化的、对资产更加有效的管理和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