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庄内污水横流、乱排乱放情况基本消除,运维管护机制基本建立。”九部门联合加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需求凸显,预计2019年行业总产值约达720亿元。农村污水处理产业链的上游是污水处理设备,但我国目前仅有不到10%的农村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而南北农村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差距较大,使用统一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是行不通的。
为了加快乡村振兴建设,在农村污水治理的探索上,我国丝毫没有松懈,针对这一情况,已经探索出了多种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其中包括集中式农村污水处理、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纳入城镇城镇排水管网模式和污水改厕一体化模式,这是很多农村地区较常用的处理模式。具体如下表:
每一种农村污水处理模式都有各自的使用条件和优势,根据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地势和经济条件等,采用上述一种或多种模式来处理农村污水。
相比城镇污水处理,农村治理污水时,很多地方还要考虑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粪污等协同治理,大部门地区都会进行资源化利用,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可以用来当做园林、农田、鲜花等的肥料,净化达标的污水再利用进行灌溉,一举多得,这正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理想处理方式。
降成本、高技术、易管理是近年来很多业内专家认同的农村污水治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赵宪庚也指出,应研究探索经济、易用、长效的农村农业污染治理技术。
因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较高、专业技术力量不足以及日常维护跟不上等问题,导致很多农村地区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闲置,污水处理的资金和设施的运营,这是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亟待解决的短板。
应该注意的是,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是没有办法承受得住高昂的污水处理费用,即便是建成了,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人员运营和管理,缺乏有力和有效的体系和制度,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也无法长期、稳定的运行下去。
归根结底,无论是缺乏建设运营资金,还是后期的运营管理和维护等不到位,都表明农村污水治理需要“物美价廉”的防治技术,即建设简单、维护容易和运行成本低的技术,这样才会更容易被农村当地居民所接受,可持续性的实现农村污水治理。
显而易见,农村污水治理不能只关注结果,追求效果,更应该结合当地政府和农村的经济实力,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很难将规划中的目标落实。
经济、易用、长效将是未来寻求农村污水治理的三个关键词。